纳尔逊级战列舰共计两艘,即“纳尔逊”号、“罗德尼”号。该型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3,950吨,满载排水量38,000吨。主机总功率45,000轴马力,最高航速23节,舰载武器装备有406毫米口径主炮9门、152毫米口径火炮12门、6门120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76毫米口径火炮4门、47毫米口径火炮6门及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两具。
1922年11月28日,纳尔逊号在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的船厂开工,1925年9月3日下水,1927年9月10日完工。
1922年11月28日,罗德尼号在伯肯黑德的Cammel-Laird造船厂开工,1925年11月7日下水,并以18、19世纪英国海军名将罗德尼命名,1927年11月10日罗德尼号完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德尼号则比它的姊妹舰纳尔逊号更为有名,1940年罗德尼号与纳尔逊号一起参加了挪威战役和围捕德国袖珍战列舰舍尔上将号的行动,1940年4月在挪威卑尔根附近被德国轰炸机炸伤。
1941年5月27日,罗德尼号参加了围歼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战斗中,罗德尼号对已经丧失有效还击能力的俾斯麦号发射了380多发16英寸炮弹。不久,罗德尼号前往地中海,同纳尔逊号一起担任前往马耳他的护航队的护航任务,参加护航作战。
1942年底到1944年中,又与纳尔逊号一起参加了北非登陆、西西里登陆,支援盟军登陆意大利本土。罗德尼号1944年参加了规模空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是这次登陆战役中动用的6艘战列舰之一。
1945年战争结束后,罗德尼号在1945年转入预备役,1946年除籍,1948年3月被出售解体。
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是英国1939年建造的战列舰,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名字命名。
曾参加了二战中多次著名海战, 1945年9月2日“英王乔治五世”号在东京湾参加了日本的投降仪式。1950年退役,1957年拆毁。
1945年9月2日“英王乔治五世”号在东京湾参加了日本的投降仪式,然后返回本土,继续担任本土舰队旗舰至1946年9月。
此后,它转为训练舰,并于1950年转入预备役,1955年又转为长期预备役。两年后“英王乔治五世”号奉令解体。拆船厂成了一代名舰最后的归宿。
1937年“乔治五世”级战列舰5艘,即“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 号、“豪”号和“安森”号。
这种战列舰是二战中英国最新型的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5000 吨,满载排水量43000吨,舰长227.4米。舰宽31.4米,吃水深8.4米,主机动力112000匹马力,最高航速每小时28海里。舰载武器装备有14英寸主炮10门、133毫米口径火炮16 门、40毫米口径火炮40门及20毫米口径火炮70门等。
1943年12月26日“约克公爵”号同“诺福克”号重巡,“牙买加”“贝尔法斯特”“谢菲尔德”三艘轻巡以及9艘驱逐舰在“北角海战”同围攻击沉了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
“安森”号是英王乔治五世级第4艘,于1942年6月22日建成服役。服役后大多时间是为前往苏联的运输船队进行护航。
1944年6月“安森”号进行现代化改装。1945年4月25日,它同“约克公爵”号一起加入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了对日本的作战。战后返回本土。1949年11月,“安森”号被编入后备役。于1957年12月17日,送到造船厂拆毁。
于1942年8月29日建成服役,标准排水量38641吨,满载排水量45360吨,舰长227.4米,宽31.4米,吃水深10.4米,主机动力112000匹马力,最高航速29节。
舰载武器装有:356毫米口径主炮10门(前后各一座4联炮弹,前一座双联炮塔)、133毫米口径火炮16门、40毫米口径火炮40门及20毫米口径火炮70门等。
豪号战列舰服役后大多时间是为前往苏联的运输船队进行护航。1943年6月“豪”号进行现代化改装。1944年8月加入了远东舰队。
1945年3月,“豪”号加入第57特混编队,5月4日参加了炮击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5天后,她的防空火力击落了一架“自杀飞机”。
战后,她返回英国。1951年“豪”被编入后备役。于1958年5月27日,送到造船厂拆毁。
在1937年陆续开工建造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后,皇家海军就意识到其不足,主要表现在火力和航海性能上。英国海军随后设计了狮级战列舰,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狮级战列舰于1940年10月停建。
与此同时,面对紧迫的战争局势作为应急方案,在时任海军大臣丘吉尔的影响下,英国海军采纳安装4座双联装15英寸口径主炮炮塔(1924年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勇敢号、光荣号改装成航空母舰的遗物)的方案。命名为前卫号战列舰(HMS Vanguard 1944年)。
前卫号防护设计较“乔治五世”级有所改进,根据实战经验改进了舰体水密隔舱结构,因为重量补偿的原因主装甲带减少了一英寸。针对乔治五世级航海性能不足的缺陷,在适航性方面的改进最成功,前卫号航海性能十分优良。
前卫号重新设计了舰艏舷弧,舰艏干舷提高,增设防浪板,提高在恶劣海况下的航海性能,优化的舰型设计,舰体的长宽比适中,舰艉采用方形艉,提高了推进效率。
前卫号装备了比较完备的雷达火控系统,除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外,不仅主、副炮装备了火控雷达,各种口径的防空火炮也装备了炮瞄雷达。但是,前卫号战列舰火力方面略显不足,主炮口径、威力、数量都偏小。
前卫号于1941年10月在约翰·布朗(Clydebank)船厂开工,是英国设计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舰。1944年11月下水,1946年完工服役,并一度作为皇室出访的邮船,被当时有人讽刺为“最豪华的王室邮船”。1949年改为训练舰,1954年退役。于1960年拆毁。成为英国皇家海军最后一艘被拆毁的战列舰。
武备:4座双联装15英寸/42倍径主炮,8座双联装5.25英寸/50倍径高平两用炮,73门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六联装10座,双联装1座,单装11座)
装甲:主装甲带13.7-14.7英寸,首尾水线英寸;装甲甲板4.9-5.9英寸(有一种说法是甲板装甲6.3-1.7英寸)
英国在一战结束至二战前,投入建造的条约型战列舰为了追求防护性能从而导致在航行性能上都有重大的缺憾,这和英国国力衰退有很大关系。
开战时,英国战列舰队以一战时服役的两级战列为中坚,在战争中这种老式战舰不断改进在护航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战争期间损失的舰只分别为:巴勒姆号、皇家橡树号被u艇击沉、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战列巡洋舰、铁公爵号舰艇母船被航空兵击沉;胡德号炮战中被击沉。其余在战后相继拆除(英国佬对那些有功于他们的东西都挺狠的,无论是居功至伟的丘吉尔首相还是战功卓著的厌战号战列舰,过河就拆桥,使完便抛弃)。
厌战号:1947年12月出售解体,在拖往战列舰“屠宰场”的途中挣脱拖带的缆绳,在康沃尔郡海岸搁浅(比较不屈不挠)。不过后来还是就地拆解了;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