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如今经常上新闻的这二位,还有很多大家都熟悉的名人,也是“弗拉基米尔”。
比如,远的有伟大的革命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同志、苏联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切洛梅教授;近的有俄海军上将,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科罗廖夫将军等等。
列宁原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但因为乌里扬诺夫是个贵族姓氏,为了隐藏贵族的身份他就改了姓
这三个同宗同源民族,他们的名字很有“识别特色”——多是一群xx夫、娃、斯基、斯卡娅、娜、维奇和申科、什维利。
其中,xx夫为三国通用(女为xx娃或者娜),其次是斯基和维奇(女为斯卡娅,比如现乌克兰泽连斯斯卡娅),而叫申科(男女通用)的,多为乌克兰人,什维利则常见于格鲁吉亚(比如大名鼎鼎的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
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小说名叫《卡拉马佐夫兄弟》,作者是19世纪著名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个俄罗斯人的名字,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自己的名字,父亲的名字,家族姓氏。
“费奥多尔”是作家的名字,米哈伊洛是他老爸的名字,最后的那个“陀思妥耶夫斯基”属于他的姓氏。
而“斯基”在东斯拉夫语境中,又有“xx之地”意思,本源于波兰贵族的姓氏。后来贵族的农奴也多会把领主的姓氏,用作自己的姓,有“xx家的”之意。
中世纪的时候,波兰人也曾相当阔过,堪称东欧一霸,而当年的“三毛”,则被认作是野蛮的族群。
因此,如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人的各种“司机”,很大程度上,都是跟波兰人学的。
接着,咱们再分析一下乌克兰的“司机”总统的姓名——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大诺维奇·泽连斯基。
这个“维奇”表达XX之子的意思(也有直接用作姓氏的);对应的XX之女/之妻,分别为斯卡娅、娃、芙娜等。
他的爸爸,也叫弗拉基米尔。“诺维奇”表示一个传承关系,“弗拉基米尔的儿子弗拉基米尔”。
在“三毛”共通的俄语文化中(包括曾号称“小俄罗斯”,以及白俄罗斯),弗拉基米尔是个特别神气的名字。
从字面上直译,弗拉基米尔Владимир的意思是——“掌控世界的统治者”,也有“镇守和平”之意,显得十分高大上。
而且,就跟犹太男性喜爱叫所罗门,是旨在纪念古以色列国的伟大君主所罗门王(约前996年—约前931年)类似,弗拉基米尔,在俄语文化中,可算是个神圣又古老的名字,最早叫它的名人,是首次统一东斯拉夫人的伟大君主,基辅罗斯的开创者——弗拉基米尔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这个基辅罗斯,正是如今“三毛”——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共同的老祖先。他们都能追溯到起源于第聂伯河和维斯瓦河上游之间的古斯拉夫部落。
当年,经营绑架生意的维京人,经常来这里抓奴隶,他们给这些奴隶起名为Slav, 意为奴隶。这也是斯拉夫人名称的由来。
不过,这些东斯拉夫人并不团结,分成了十几个部落,互相瞅着不顺眼,呈一盘散沙的状态。
一个维京部落,在老大留里克的带领下,三下五除二地占了一块名叫诺夫哥罗德的地盘,并逐渐整合了周边的东斯拉夫部落。
只用了20来年的功夫,由外来的维京人牵头,大部分东斯拉夫部落竟然得以统一,以基辅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叫做罗斯的国家。
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当年东斯拉夫人的文化水平实在有限,很多历史,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所以,有关留里克统一东斯拉夫的历史,向来流传着不同的说法。
参照后来比较权威的俄国历史著作《往年纪事》、《别尔金编年史》等史料的记载,最初的时候,东斯拉夫人赶走骚扰的海盗们后,依旧内乱不止,干脆又去把北欧人请回来帮忙坐镇。而请来的这个“老大”就叫做留里克,也正是他建立了基辅罗斯,开创了留里克王朝。
似乎,请个外族人当老大,这个操作,还是比较“俄罗斯”的,除了北欧来的留里克,18世纪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还是个德国人呢。
在东斯拉夫文化中,这些古维京人叫做瓦良格人,被“三毛”认作了自己的祖先之一,咱们的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就旨在纪念这个老祖先。
不过,虽然这时基辅罗斯统一了东斯拉夫部落,但仍旧有诸多势力暗中不服,老百姓也不怎么听话。
其中,三王子弗拉基米尔原本看似是生性最柔弱的一个,并且出身还很低——他妈是女奴出身(在皈依基督教之前,留里克王朝还存在着一夫多妻制)。
没成想,这个弗拉基米尔王子,可不是个吃素的,之前的软弱表现,那是在“自我保护”。
为了荣誉,弗拉基米尔战神附体,带着瓦良格雇佣军一路砍杀,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大哥二哥,在一众拥护者欢呼声中,成为罗斯公国的新一任大公。
俄罗斯历史电影《维京:王者之战》中的瓦良格武士们,仍旧带着浓郁的维京色彩
然而,这时候,问题又来了,虽然统治者已经足够有勇有谋,但搁不住刁民太多,各路势力也多有不服。
于是,为了让大家都“听话”,他决定引入一个靠谱的宗教(此时留里克王朝还在信奉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
首先犹太教和教被直接否决了——犹太教要割礼、教不能喝酒。而且,这二者的禁忌非常多,动不动就要“斋戒”,罗斯人肯定受不了。
弗拉基米尔大公出于结盟的考虑,就更倾向于东罗马帝国,再加上他派出的考察团,也被拜占庭富丽堂皇的建筑和文明的气息所深深打动,回来后对希腊东正教充满了溢美之词。
具体做法是,向拜占庭帝国皇帝巴西尔二世的亲妹妹安娜求婚,并真诚表示为此,自己要主动受洗成为基督徒。
然而,东罗马帝国的门槛,可是相当的高,即使是德意志和法国那些基督教君主的求婚也都她的皇帝哥哥被拒绝了。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位拜占庭公主下嫁给一个蛮族的首领,而更何况,这个弗拉基米尔大公已经结过婚,家里还有一众妻妾。
电影——《维京:王者之战》,弗拉基米尔和自己的嫂子,其原型本是大公的发妻,电影做了改动
所以,对于基辅罗斯公国的求婚,巴西尔二世皇帝非常不乐意,最开始的时候,出于礼貌说,我们考虑考虑,然后就没了下文。
弗拉基米尔大公最终还是等得不耐烦了,充分发扬了战斗民族“能动手就不吵吵”的行事风格,直接带兵占领了位于克里米亚北方的拜占庭城市赫尔松涅斯,迫使巴西尔二世皇帝同意了这桩婚事,并和他缔结了联盟条款。
988年初,弗拉基米尔大公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宣布断绝和之前妻妾们的关系,与安娜公主正式结婚。
弗拉基米尔大公一回到首都基辅,便开始用强制手段让全国人民改作东正教徒。下令所有基辅市民在第聂伯河中接受拜占庭教士的洗礼,并把多神教的神像砸毁后投入河中。
除了将东正教带给东斯拉夫民族,弗拉基米尔大公还是开创古罗斯教育的第一人。通过和拜占庭帝国的关系,繁荣了基辅罗斯的经济、文化,基辅罗斯进入政权最集中、国力最强盛的时期。
这位弗拉基米尔一世,堪称改变整个东斯拉夫民族命运的人,将基辅罗斯带入文明社会的人(当然是相对文明)。
这段庶出的弗拉基米尔王子逆袭成伟大君主并带领罗斯人民受东正教洗礼的历史,早在2016年的时候,就被俄罗斯拍成了电影——《维京:王者之战》,全篇溢满了“第三罗马”情怀。
《维京:王者之战》中,赫尔松城内的教士在做战前动员——以咏叹调的形式,把祷文哼哼出来,很有意境
这位历史上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即有铁血善战的一面,又有虔诚智慧的品格,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历史人物,在“三毛”的语境和文化中,非常令人敬仰。
那么,基督教文化圈的家长们,又向来十分讲究用自己尊敬和崇拜的人,来命名后代。
就这样,基辅罗斯版的“秦皇汉武”弗拉基米尔(“掌控世界的统治者”),就成了一个特别受青睐的名字。
给儿子命名叫“弗拉基米尔”的家长们,很可能,心中都曾有过一片辽阔的星空大海吧。
而如今的这两位弗拉基米尔,或许也都在试图证明,自己才是那个真正的“伟大统治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