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佩尔科森涅米之战:1000芬兰新兵巧胜2000苏军

1939年冬,还没完全从大清洗中恢复过来的苏联红军兵分四路,试图小试牛刀教训一下隔壁小国芬兰。结果,苏军在芬兰坚固的曼纳海姆防线前碰了个头破血流,暴露了其军事力量看似表面庞大却本质虚弱的真面目,这一特性一直延续到苏德战争初期。

除了卡累利阿地峡战线方向的战事不利外,在中路进攻芬兰拉普兰地区的苏军第9集团军也遭到了惨败。该路苏军原本计划直捣芬(兰)瑞(典)边境,攻占波的尼亚湾畔的重镇奥卢,将芬兰拦腰斩成两段,结果在索木斯萨耳米争夺战中遭到重创,苏第44和第163步兵师几乎遭到全歼。

此战中苏军大量官兵被冻亡在丛林中,被缴获各种轻重武器不计其数,相关战果的历史照片想必很多军迷都看过。时任第9集团军司令的苏军名将崔可夫(就是那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大英雄),在其多年后的回忆录中,也对他在这次战役中的指挥经历避而不谈。

总的来说,造成苏军初战失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中基层指挥员能力上的差距。虽然苏军具有兵力、装备数量上的优势,兵员素质也不逊于芬军,但受大清洗的影响,其突击提拔的中基层指挥员缺乏独立指挥能力,遇事不能变通,一旦陷入包围便惊慌失措自乱阵脚。相比之下,芬军中基层军官的指挥则显得更为灵活和机警,佩尔科森涅米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苏联红军参与佩尔科森涅米之战的是第122步兵师,该师是一支新部队,1939年9月初以第6步兵师一部为基础扩编于奥廖尔州耶列特镇,下辖第273、420、715步兵团、第285炮兵团,以及配属的榴弹炮营、反坦克炮营、防空营、工兵营、侦察营、通信营、卫生营,师长舍甫琴科·谢米诺维奇(ШевченкоСемёнович,1901-1976)。

第122步兵师成立之时正值二战爆发,该师参加了苏军进军波兰东部的军事行动,随后被调往苏芬边境。苏芬战争爆发后,第122步兵师按计划攻占了芬兰边境城市萨拉,之后由于受到芬军拉普兰作战集团的阻击,师长谢米诺维奇派出第273步兵团从北部迂回,试图攻占小村庄佩尔科森涅米后切入正面芬军的后方,并最终实现饮马凯米耶尔维湖的目的。

佩尔科森涅米是芬兰拉普兰北部的一个小镇,截止至2016年该镇人口只有962人,其在严寒下恶劣的自然环境因此可想而知。由于战前芬兰军方不相信苏联红军会在这一荒无人烟的严寒地区发动进攻,因此在这一带起初没有驻扎任何正规军,只有少量的边防警卫人员、居民社区自发组织的民团和当地居民中的后备役人员。

面对中部战线的不利形势,芬兰元帅曼纳海姆立即调集第40步兵团北上填补战线日苏军出现在佩尔科森涅米郊外时,第40步兵团已经在该村构筑好了防御工事。该团是芬军中的一支新部队,前身是以刚征召的新兵为基础在奥卢组建的第7步兵补充团,在12月初刚升格为正规军,全团共1000余人,指挥官是一战老兵阿玛斯·佩克萨洛(ArmasPerksalo,1894-1968)上校。

佩尔科森涅米村坐落在凯米河畔,一条沿河修建的公路穿过村子一直通向东北方向的萨武科斯基村,显然苏军装甲部队必将沿这条公路杀来。虽然芬军为迟滞敌人破坏了凯米河上的桥梁,但由于天气寒冷,凯米河面已经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当苏军T-26轻型坦克出现在凯米河对岸时,见桥梁已被破坏,便果断将坦克开上冰面,想不到厚重的冰面居然承受住了坦克的重量。

虽然芬军对正在冰面上小心翼翼行驶的苏军坦克进行了猛烈射击,不过他们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这些射击无异于隔靴搔痒,很快就被苏军的坦克炮火压制下去。由于缺乏足够的武器装备,佩克萨洛上校开始犹豫该不该固守村子,但这时拉普兰集团司令官库尔特·马蒂·瓦伦纽斯少将打来电话,提醒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坚守。

12月17日,苏军从几个方向对佩尔科森涅米村发起了进攻,经激战其前锋兵力一直打到村子中心。虽然芬军英勇地进行了反击,但收效甚微。根据第40步兵团的战地日记记载,由于对苏军T-26坦克心存恐惧,一些芬军连队甚至出现了士兵临阵逃亡的现象,毕竟他们大部分都只是入伍才几个月的新兵。

库尔特·马蒂·瓦伦纽斯少将接到佩克萨洛的急报,决定立即采取措施以避免该团的崩溃。他命令除第40步兵团第3营在原地坚持防御外,该团的第1、2营应立即出击越过苏军右翼,迂回到其左后方进行奇袭。苏军第273步兵团发现芬军出击后,也派出一部分兵力出击芬军左翼,并成功拦截了芬军第40团第2营。

■芬军第40步兵团(JR40)迂回作战路线营与苏军交火的功夫,第40团第1营趁机穿过茫茫白雪覆盖下的北极丛林,成功迂回到苏军设在萨武科斯基村的后勤补给基地以北1.5里的地方。该营营长并不急着发起攻击,而是打算待天色变黑再出手。

冬季的近北极地区,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黑夜,到12月18日的夜幕来临时,苏军刚拿下佩尔科森涅米村的防御主阵地——大教堂。当苏军第273步兵团结束了一天的作战正准备做饭休息之时,芬军第40团第1营终于发起了攻击。由于不知此起彼伏的枪声究竟从何而来,萨武科斯基村内的苏军留守人员立即陷入被包围的恐慌之中,不少人不等命令下达立即向萨拉方向逃窜。

后方的混乱很快波及到了正在佩尔科森涅米村周边作战的苏军主力,原本已经快要接近胜利的他们误以为退路已被芬军切断,于是也跟着集体崩溃。许多红军士兵丢下坦克、车辆和重武器,在军官的带领下一窝蜂向后方跑。在溃逃途中,这群苏军又不断遭到芬军第40步兵团第1营的截击,损失极为惨重。

到12月19日早晨,佩尔科森涅米村周边地区已重新被芬兰人所控制。当芬军打扫苏军所遗弃的阵地时,缴获了包括12辆T-26坦克和一辆坦克牵引车在内的各种车辆工具。战利品中除各式轻重武器外,甚至还有苏军士兵俱乐部的吹奏乐器和宣传书籍等各种杂物,而更多的残骸和战利品在之后的数十年里仍不断在周边丛林中被人发现。

在持续三天的佩尔科森涅米之战中,芬军第40步兵团共阵亡117人,负伤103人,此外还有50余人失踪,他们大部分都是在迂回作战和袭击撤退苏军时阵亡或冻亡在丛林雪原中的第1营战士。苏军方面的总伤亡为接近400人,虽然双方伤亡总数差距不大,不过考虑到芬军以区区1000新兵击溃拥有各种重武器支援的2000多人的苏军正规步兵团,双方团级指挥官能力上的差距自然不言而喻。

佩尔科森涅米的失利使得苏军最终放弃了直捣芬瑞边境的计划,转而以巩固在萨拉地区的现有阵地为主要目的。而芬军方面,由于兵力不足也不再对萨拉的苏军展开进攻,并由随后赶来的瑞典志愿军接手了拉普兰地区的防御任务。

虽然佩尔科森涅米之战与索木斯萨耳米大捷都发生在拉普兰战场,不过由于后者战果更为辉煌,芬兰官方和欧美二战战史作者则进行了选择性的重点宣传,所以长久以来这次战斗的胜利一直都鲜为人知。

财联社1月24日电,软银集团称,向日本有关部门提交了修订后的税务报表,该税务报表与少报370亿日元的企业收入有关。

公募密集调仓,重点加仓五大板块!特别是这只明星股获疯抢,今年基金投资思路在这里

突发:比亚迪大消息!刚刚,美股出大事:突然大规模停牌!“春节开展全员核酸”?当地: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