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英国皇家双徽营被志愿军围歼中校团长投降仅129人侥幸逃脱

据活下来的英军士兵回忆,志愿军步兵火力非常凶猛,战前他们被告知“中国军队每三个人只有一支步枪”,然而当交战时他们发现,志愿军装备了大量冲锋枪,波波莎的子弹像泼水一样倾泻在敌人阵地上。

这一幕,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围歼英军第29旅王牌部队“格洛斯特营”的战斗中。

翻开英军“王牌”部队的史册,一颗耀眼的战场“明星”就会夺目而出,它是英国皇家军队的无上骄傲,“格洛斯特营”。

“格洛斯特营”绝非英军普通部队,而是大有来头,这支部队是英军精锐中的精锐,拥有150多年的历史,1810年3月21日,在亚历山大战役中,面对法国骑兵的冲锋,英军“格洛斯特营”严阵以待迎接法军的进攻,战斗中英军“格洛斯特营”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抵挡了法军一次又一次 疯狂的进攻,战后英军该部受到英国女王的嘉奖,该团的士兵获得了在帽子正面和背面都佩戴团号的特权,又被誉为“英军皇家陆军双徽营”。

然而,就是这支转战世界各国战场、有着百年辉煌和骄人战绩的部队,最终栽在了在志愿军手中。

1951年4月24日,第5次战役中,志愿军63军187师560团在雪马里将“格洛斯特营”围成瓮中之鳖。当时,“格洛斯特营”配属炮兵第45团第7连、哈萨斯骑兵第8连、重型坦克连,共有营属和配属火炮42门,纵深还有两个105榴炮营支援其战斗。

24日拂晓,围歼雪马里守敌的战斗打响。在第560团第2营营长孟东元、教导员宋万平指挥下,以5连从左迂回、4连从右侧直插的战术,攻占了雪马里东北314高地。同时,6连在连长杜国平、指导员韩顺通的带领下,攻下雪马里西北无名高地。

战斗中,3排7班战士沙德喜不幸负重伤倒下。其弟沙德广见哥哥倒下,抱起一箱手榴弹,在战友掩护下,冲到距敌前沿20米处,连续向敌投出了20多枚手榴弹,炸得敌人血肉横飞,后不幸被敌机枪击中,壮烈牺牲。5连发起攻击后,守敌顽抗,连续8次冲击未中成,伤亡较大。

在这之后,2营又加强了左翼进攻,攻占了雪马里前沿制高地点314和以西无名高地。

“格洛斯特营”遭志愿军前后两面夹击,终于支持不住,于24日晨趁大雾仓皇向南溃退。逃至雪马里南侧2954高地时,遭560团1营痛击,又掉头退回雪马里。

战后,韩国出版的《朝鲜战争》一书中,详细描述了“格洛斯特营”覆亡的经过:

“格洛斯特营’遭到军第63军主力的集中攻击,展开苦战,午夜1时,敌边吹号边渡临津江攻打积城正面,其第一波次强袭积城南面的A连,连部被歼,连长安格少校,连通信兵都空手参加搏斗,情况十分悲惨。接着,各连与敌展开白刃格斗。”

“黎明,敌突破营的西侧,在后方雪马岭切断积城至广水院公路,营补给所被歼,同旅部的有线通信线路被切断,陷入被志愿军前后夹击的困境。炮营每门炮发射1000发以上炮弹,炮弹耗尽。下午,该营几乎弹尽粮绝。这时,美空军出动,轰炸包围该营之敌军,空投补给品,由于敌我混战,空军支援未能奏效。在这种情况下,该营坚守阵地直到当日深夜……”

25日8时,卡恩意识到援军不可能到达,命令各连分散突围,自己带着走不了的伤员投降。但周围的关键路口,大多都被我军占领,分散后的英军大多被俘,战士刘光子就是在搜索时偶遇了躲藏在山坳中的一股英军。

面对英军炮兵连的这100多号人,刘光子二话不说,迅速扣动冲锋枪的扳机,打出一梭子弹,然后一人快速冲了下去,距离英军数十米的时候,他又扔出一颗手榴弹,一声巨响,把英军打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南北。

对着满脸惊恐的英军逃兵,刘光子用他刚学会的几句蹩脚的英语,喊话让他们投降。

由于不知志愿军的虚实,这些急于逃命的英军被刘光子又是打枪又是扔弹给一下打懵了,大多选择了投降,从而让刘光子创造了一人俘虏63名敌人的惊人纪录。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刘光子“孤胆英雄”的称号,授予一等功。

朝鲜战争结束几十年后,有当年的英军战俘访华,对当年刘光子一个人是如何俘虏63名英军士兵的事情百思不得其解?

25日8时,560团向“格洛斯特营”主阵地发起攻击,一举攻占了235主峰。至此,英军第29旅“格洛斯特营”和一个炮兵队、一个重坦克连被全歼,中校营长以下官兵129名毙命,经过清点,包括卡恩中校在内,格洛斯特营有500多人被俘虏,逃走的英军仅129人。在转运这些俘虏过程中,一些战俘趁着混乱逃跑,我军一些部队为了方便行军,也释放了一些俘虏。

据活下来的英军士兵回忆,志愿军步兵火力非常凶猛,战前他们被告知“中国军队每三个人只有一支步枪”,然而当交战时他们发现,志愿军装备了大量冲锋枪,波波莎的子弹像泼水一样倾泻在敌人阵地上。

而大英帝国这支150余年历史的“皇家陆军双徽营”,也就此走到了历史的尽头。